优质的产品必须通过合理的操作工艺才能发挥出其特有的效能,请在使用奇特系列工业修补剂时,严格遵守以下工艺规程.
一般工艺过程包括: 确定部位>表面处理>配胶>粘合>常温>固化>加温固化>机加工(不同情况后两项可省).
1、确定部位:不论是用于产品制造,还是用于各种修补,首选应清楚的了解被粘涂部位的情况.例如材料、表面状态、清洁程度、粘接位置等,以便根据使用条件,合理选择粘接材料和适当的接头设计。 对于难以察觉的细微缺陷,应辅以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仔细寻找。
2、表面处理其作用是:除去妨碍粘接的表面污物及疏松层;增加表皮面积(适当粗化表面);提高表面附着力。一般方法是:使用丙酮酒精清洁待修部位及其相邻表面,以彻底除去油污或其它污物;然后使用喷吵枪、砂轮、研磨机、砂纸、锉刀、钢刷等到工具,对磨损、损伤部位或表面进行粗化和活化处理。表面处理工序是直接关系到粘接效果甚至成败的关键步骤。
3、配胶:奇特系列产品是比组份膏状物,一种是主料,常称为A组份,另一种量少一点的是固化剂,通常称为B组份。使用前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比例秤取搭配,相对误差不要超过5%,然后混合均匀。配胶量可根据不同胶种的适用期、季节、施工条件和实际用量确定一次调和的剂量和不要太多,做到随用随配。调胶所有器械(玻璃、陶瓷、金属容器)搅拌工具(玻璃棒、金属棒)严禁混用,不能有污染物,使用前最好用溶剂(化学纯以上级别的丙酮、乙醇)清洗干净。配胶场所宜清洁、干燥、通风。(奇特系列产品 所有固化剂应宁少勿多参与A组混合切记)混合调胶时,应搅拌至颜色均匀一致。配胶后应尽快开始操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。
4、涂胶:即以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将粘接胶涂敷在被粘物表面,胶层厚度最大不可过20mm。胶的粘度要适当,对于较大尺寸的被粘物,必要时,可预热40-50℃(用电吹风或氧乙炔火焰),使胶易于充分浸润被粘物表面。为防止包裹空气使胶层存留气泡和气孔,涂胶应尽量向一个方向移动并施以一定的压力,速度不要太快。结构粘接时,两个被粘物表面一般都要涂胶。涂胶方法随粘接胶形态(液状、糊状或膏状)不同,可采用涮涂、浸涂、注入、喷涂、刮涂等方法。对于损伤维修或预保护涂层,可先涂少许,用涂敷工具,将胶填入沟槽,孔隙或涂抹在待修表面上,使劲压实,将胶与基体充分浸润,并避免胶层中夹带气泡,然后再逐次施压涂敷,直至尺寸要求达到需要时,并留出一定的加工余量。对于结构粘接,胶层宁薄勿厚,一般控制在0.1-0.15mm为宜。
5、粘合:对于结构粘接有粘合过程。粘合后适当按压,捶压或滚压,以排出空气,压实胶层。
6、固化:固化结构粘接胶通过溶剂挥发、熔体冷却、乳液凝聚的物理作用或三维交联、接联、缩聚、加聚的化学作用,使之变为具有一定强韧固体的过程。只有完全固化,强度才会最大,这个时间大至要24到48个小时,加热固化是为进一步改善胶粘性能。因工艺需要对基本固化后的被粘物的处理,一般是在一定温度下,保持一段时间,从而进一步提高固化强度,有效消除内应力,提高粘接强度。对于粘涂性能要求高或具有可能条件的情况下,提倡进行加热固化。
7、两组份混合反应与配制量有关。整罐混合出来的效果不如100g以下为一单位混合的好,尤其是紧急系列修补材料,一次性过多混合效果将是不理想的,混合好的修补剂经过充分反应,才能完全固化,使涂层显出耐性、耐腐蚀性,强韧的优异性能,如果二者低于10℃以下环境温度进行混合,将固化不彻底,这就要求加温方式给予配合,如用电炉、工业灯具、电吹风等,距离应在40厘米以外,切不可用火焰直接加热。
8、后固化:用修复的工作,涂层在常温固化后,在通过烘箱逐升到100℃时,加温3------6个小时后地在自然冷却,通过它所得到的数据将提高20%-----30%的理化性能,可称为后固化,特别是在耐热、硬度、抗压、抗冲击方面获得的数据更为理想。
9、环境温度较低时,A组份材料较硬,此时用热吹风、暖气、热水等到热源调和在50℃左右加热一会即可变成柔软、利于操作,提高结合强度。
|